环保

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两倍需要资金

 

毛里塔尼亚南部富拉尼村的一名妇女正在清洁太阳能电池板

温州网气候新闻,距第28届缔约方会议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部长们将于本周在阿联酋举行会议,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两倍至超过11000吉瓦的全球目标即将成为焦点,南半球国家需要资金。

 

这为我们对抗气候混乱带来了希望。该目标不仅与将气温限制在1.5摄氏度一致,而且很可能在迪拜得到同意。

但要实现这一愿望,需要大幅增加财政支持和金融改革。

好消息是,升级可再生能源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化石燃料,其经济性能将优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

然而,为了以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所需的速度和规模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我们需要有控制的下降以及一项决策和实施计划来实现逐步淘汰。

这些决策,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扩大规模,必须以具体的流程和资源为基础来实施。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为南方国家提供金融服务。

中承认,到2030年,每年需要投资4万亿美元除了将可再生能源增长两倍的全球目标外,G20领导人在公报,这不是一个世俗的计算。

然而,二十国集团接着表示这些目标将在“现有政策范围内”实现,这是一个荒谬的说法。

财务扁平化

当然,G20领导人已经了解了足够多的情况,知道事实恰恰相反——一些G20领导人希望转移到2030年更新国家目标的压力。为了不最终在缔约方大会上达成空洞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和能源计划,我们需要资金。

在中国以外的南半球国家,我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可再生能源投资基本持平。

如果我们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实现4万亿美元的投资,则该数字需要比1.7万亿美元增加一倍以上。目前分配给清洁能源的

在这1.7万亿美元中,只有约15%投资于中国以外的南方国家——尽管今天大约有十分之七的人居住在该地区。

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30年,每年将需要约1.9万亿美元的投资。中国以外的南方国家

据估计,其中五分之三(1,14万亿美元)需要来自私人来源,五分之二(7,600亿美元)来自公共来源。但是什么阻碍了可再生能源在如此多的国家真正起飞呢?

可再生能源潜力并不低。例如,非洲拥有五分之三世界上的顶级太阳能发电站,但在过去二十年中,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只有2%是在非洲进行的。

在高收入国家,81%的绿色投资由私营部门资助。在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私人份额仅为14%。

结构性不公正

全球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和历史性的不公正现象,包括债务和持续的榨取主义。

一方面是资本成本高昂:富裕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融资利率历来约为3-4%,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通常超过10%。这种差异很重要。

这些利率可以分为微观风险(与项目直接相关的风险)和宏观风险(考虑政府和货币风险等风险的风险)。

项目本身的利率(微观风险)往往低于富裕国家,但您只需在某个国家投资即可额外支付5-10%(宏观风险)。

通常,资本成本对南半球国家存在不公平的偏见,没有提供“合理”的资本成本。例如,高估汇率风险。

第28届缔约方会议必须通过切实的政治承诺和解锁融资的流程来支持可再生能源增长三倍:大规模取消债务、提供1000亿美元的优惠融资以及每年2000亿美元的赠款。

电网和输电线路通常主要由公共财政资助,这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公共和私人投资高度相互依赖,因为私人投资需要运转良好的电网。

能源获取

公共投资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供能源。超过7.6亿人缺乏电力,其中6亿人生活在非洲大陆。

超过一半(55%)尚未获得电力的家庭将需要迷你电网和离网解决方案。显然,分散式可再生能源是最合适的。

如果我们不想让这些人受到收入计算的摆布,就需要大量的公共投资。

电网和接入只是大规模必要投资的两个例子,即使取消大量债务,也需要拨款支持。要达到7600亿美元的公共投资,中国以外的南半球国家每年还需要对可再生能源进行额外5000亿美元的公共投资。

如果这5000亿美元被认为是高度优惠的(以40%的拨款比例反映),那么据计算,每年还需要另外2000亿美元以上的拨款。

其中一些属于缔约方会议的范围,另一些则只能由联合国气候大会呼吁启动。

有人可能会说,这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或者没有钱。但这种说法既愤世嫉俗,又没有事实依据。

仅G20国家就向化石燃料公司提供了1.4万亿美元的直接补贴,去年还向全球化石燃料消费提供了补贴。

最富有的3000人在“合法性边缘”工作,保存他们的淫秽财富,仅征收2%的税——远低于此类财富预期提供的年回报率——每年将提供2500亿美元。

没有远见就没有希望。事实上,退后一步,我们会发现上述建议与其说是有远见,不如说是务实。全球获得公正和公平的机会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文“可再生能源”来源:http://www.wenzhou.co/qihoubianhua/4805.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编辑: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