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更艰难的行动:重建中东

现在,更艰难的行动:重建中东

温州网时事新闻讯,即使以中东地区肆意妄为的标准来看,过去15年也极具破坏性。肆无忌惮的战争和内乱摧毁了该地区近一半的人口,波及利比亚、苏丹、也门、以色列、加沙、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朗。即使付出巨大的努力(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正在这样做),从这场浩劫中恢复过来也可能需要至少十年时间,最终的损失可能高达一万亿美元。受影响的社会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才能“最终结束”。

尽管行家们都很清楚该地区上述部分地区所遭受的破坏,但仍然有必要在下表中记录这些破坏情况:

上表或许不够精确,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视角来展现正在发生的恐怖事件。冰冷的事实和数据远远不足以公正地展现随之而来的令人心碎的人类和社会悲剧。尽管可能显得不着边际,本文仅关注减轻所造成的宏观经济损害的先决条件。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简要地探讨一下这些情况的共性以及具体细微之处。

人为危机

从最基本的共同点来看,所有这些危机本质上都是人为的,尽管长期存在的政治因素,例如政治经济疏离感,确实构成了重要的背景。宗派、民族和宗教分歧加剧了冲突,利益相关者的鲁莽行为和外国势力的介入也加剧了冲突。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之春、核自治等导火索常常被用来为冲突辩护并扩大冲突。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家经济早在冲突进一步造成附带损害之前,就已因管理不善、盗贼统治和临时措施而受到重创。

然而,每一次危机都有其特定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承认并认真对待。

具体细节

从叙利亚开始,一个缺乏经验的新逊尼派武装政府正陷入一场严重的危机:政治和种族的不可知论、经济制裁和机构崩溃。

历经14年内战,石油资源丰富的利比亚被纵向分割,两个平行的政府交替进行统一谈判和战乱。两个联邦机构——中央银行和国家石油公司——共同维持着它们的运转。

苏丹内战虽然才刚刚进入第三年,但由于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两支装备精良的交战部队——苏丹武装部队(SAF)和快速部署部队(RSF)——以及其外国支持者,这场战争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SAF和RSF都被指控犯有种族清洗罪。

邻国也门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来也饱受动荡和内战之苦。早在苏丹和加沙冲突爆发之前,也门这个阿拉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就已背负着多年全球最严重人道主义灾难的耻辱名声——这主要是因为一场残酷的内战,几个地区大国插手其中,造成破坏并实施海上封锁。自2023年11月以来,统治也门北部的胡塞武装卷入了加沙冲突,扰乱了曼德海峡的海上活动。他们还不时地用导弹和无人机轰炸以色列。作为回报,他们遭到了以色列、美国和英国的空袭。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野蛮袭击,造成近1139人死亡,近200名人质被劫持。此次袭击引发了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大规模入侵,尽管造成超过6万人死亡,大规模饥荒迫在眉睫,但以色列仍在继续入侵。自2024年9月以来,以色列已重创其最强大的敌人——黎巴嫩真主党什叶派民兵,斩首其领导层,并销毁其武器库。

黎巴嫩国内政治也摆脱了真主党和阿迈勒运动长期以来的束缚,得以选举新总统和总理。然而,真主党拒绝解除武装。在成功遏制其代理人后,以色列于5月中旬对伊朗发动了为期12天的猛烈战争,宣称其目标是削弱伊朗的核能力和导弹能力。伊朗的导弹和无人机报复性攻击也给以色列造成了严重破坏。战争即将结束时,美国对伊朗三个地下核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外科手术式打击,其结果尚不明朗。以色列的政治在战争期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需要尽快结束。

并非易事

如今,枪声已至少暂时平息,全球的注意力需要转向稳定冲突后的局势。鉴于动荡的规模及其对长期确立的区域地缘战略范式的颠覆,这将是一项极其复杂且耗资巨大的任务,需要相关利益攸关方展现出务实与灵活的完美结合。他们还需要具备耐力、远见和雄厚的财力。他们的长期成功只能以该地区逐步恢复正常与和平来衡量。

虽然冲突后稳定的政治和经济要素相互交织,但其具体顺序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加沙,避免迫在眉睫的饥荒高于一切;而在利比亚、叙利亚和黎巴嫩,各自的政治和民族利益攸关方则需要启动一个包容性的政治进程。在大多数情况下,物质重建必须与社会政治制度建设齐头并进。过去敌对行动的遗留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怨恨和相互猜疑,使恢复工作更加复杂。初期重点关注“早期收获”项目,例如农业和中小微企业,将有助于引发信任和信心的良性循环。

钱从哪里来

除以色列、利比亚和伊朗外,其他受灾国家可能需要大规模海外发展援助 (ODA) 才能恢复元气。布雷顿森林机构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是此类资金的主要来源。资金的部署将根据各自的条件而定。此外,还可以利用其他渠道,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赞助的捐助方会议、侨民、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家等。

毋庸置疑,重建饱受战争蹂躏的中东地区是一项极其艰巨和复杂的任务,单凭一个国家或机构难以完成。此外,如果对此抱有狭隘的认识(例如,将人口稀少的加沙地带视为“世界里维埃拉”),则会适得其反。以人为本的理念至关重要。鉴于重建任务的艰巨性,仅靠拨款或慈善捐助无法提供资金;许多大型项目需要通过长期优惠融资获得商业资助。同时,必须谨慎利用适当的技术来满足受益者的需求,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并传授管理这些就业机会的技能。

历史先例

重建饱受战火蹂躏的中东任务艰巨,但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二战后,美国为西欧和中欧16国启动了所谓的“马歇尔计划”,在1948年至1951年间向这些国家提供了134亿美元的援助。该计划不仅帮助这些国家恢复了经济,还为欧盟和北约的成立铺平了道路。反过来,该计划也确立了美国主导的软实力地位,并巩固了其全球经济主导地位。近年来,中国耗资1万亿美元、覆盖147个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德国统一项目也是国家建设的典范。尽管“一带一路”倡议饱受争议,但它使中国赢得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好感,并为其企业赢得了众多项目。

印度是中东一个幅员辽阔、高度一体化的邻国,其在该地区和平与稳定中拥有显而易见的利害关系。毋庸置疑,这些切身利益关乎我们的国家利益:超过900万印度国民的居住、他们的汇款、原油采购、双边贸易和投资。我们已做好准备,通过分享我们的社会政治经验和相关技术,尤其是在机构建设、医疗保健、教育、中小微企业、信息技术和技能培训等领域,为这一地区重建做出贡献。这样做还能让我们利用新兴的生态商业机遇。这项工作最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资金协同进行。鉴于这项任务的规模和紧迫性,新德里方面应迅速与国内相关利益攸关方进行磋商,例如项目出口商、食品和药品出口商等。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联系受影响国家、资助机构等,了解他们的需求,将有助于我们的工作。印度进出口银行提供的实质性区域信贷额度也将鼓励印度企业家的参与。所有这些措施将使印度能够在受灾地区需要的时候与其接触,建立新的经济伙伴关系,并为这一重要地区早日恢复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我们有责任也有机会这样做。

  本文“战后重建困难”来源:http://www.wenzhou.co/shishi/6688.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编辑: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