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网时事讯,中国最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正在加速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其机场数量、密度和吞吐量均居全国首位。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当前规模与能级
截至2025年底,长三角将拥有28座民用运输机场,占全国总数的1/10,密度和航线密集度全国最高。2024年,全国41座千万级机场中,长三角占8席,上海浦东、虹桥和杭州萧山机场跻身全国前十。对比其他城市群,京津冀有9座机场,大湾区有7座,长三角优势显著。
建设动态与差异化布局
2025年新通航机场:浙江丽水(4C级旅游支线)、安徽亳州(4C级支线)已通航;嘉兴南湖(4E级专业货运枢纽)、安徽蚌埠滕湖机场预计年底开通。
差异化发展:嘉兴南湖机场以货运为主,货机位占比近60%,分拣线直连停机坪,中转时间压缩30%以上;丽水机场则侧重旅游支线功能。
未来规划与挑战
规划目标:未来长三角机场总数将达34座,包括上海第三机场(南通新机场)、南京马鞍机场等。
缺口与约束:长三角41个地市中仍有9城无机场(如苏州、绍兴、湖州),主要受空域紧张、高铁替代效应或经济实力限制。苏州因邻近上海/无锡机场且空域资源紧张,建机场难度较大。
经济与区域影响
机场建设推动临空经济发展,如嘉兴南湖机场临空经济区预计2035年贡献全市15%的GDP。专业货运枢纽(如嘉兴)和旅游支线(如丽水)的差异化布局强化了区域经济联动。
本文“长三角地区”来源:http://www.wenzhou.co/shishi/7304.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编辑: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