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气候新闻讯,尽管可再生能源在大多数地方已经变得更加便宜,并且避免了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造成的污染和气候破坏,但世界无法轻易摆脱化石燃料的依赖。
要理解这一悖论,有必要了解各国——特别是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包括美国、中国和欧洲国家——如何平衡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压力与全球减少导致地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
美国毫不掩饰其对化石燃料的野心,拥有丰富的化石燃料储量和政治上强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
自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于 2025 年 1 月上任以来,他的政府一直在推动石油和天然气钻探以及煤炭生产,并指出电力需求的增长是其举措的合理性,特别是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提供电力。
特朗普政府重新提起“钻吧,宝贝,钻吧”的口号,现在又采取了“矿吧,宝贝,矿吧”的议程,试图重振美国的煤炭产量。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由于廉价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兴起,美国的煤炭产量急剧下降。
9月29日,美国内政部推出了一项“释放美国煤炭能源潜力”的计划,将开放1300万英亩联邦土地用于煤炭开采。美国能源部还承诺拨款6.25亿美元,以提高煤炭的竞争力。该计划包括降低矿业公司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率,并延长燃煤电厂的运行寿命。
然而,这些举措进一步将拥有燃煤电厂的社区锁定在碳密集型化石燃料的环境中。煤炭的复苏也将带来公共卫生成本。从1999年到2020年,煤炭污染与美国每年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以及数千例过早死亡有关。
特朗普政府还将清洁能源技术竞赛拱手让给了中国。该政府正在取消多项可再生能源税收抵免,并撤回联邦政府对能源研究项目的支持。
我在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的气候政策实验室工作,我们维护着一套用于分析各国能源研究预算的数据库。特朗普政府2026年的美国预算申请将把能源研究、开发和示范的资金削减至29亿美元,略高于2025年预算的一半。即使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这些能源研究投资也将降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或21世纪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美国削减可再生能源资金的同时,中国却加倍投入清洁能源技术。巨额的政府补贴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帮助中国在全球太阳能电池板生产以及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的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制造的更廉价的清洁能源技术使巴西和南非等许多新兴经济体减少了电网中化石燃料的使用。 2024年,巴西太阳能发电量跃居全球前五,发电量达到75太瓦时(TWh),超过德国的71太瓦时。
国际能源署目前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将翻一番,尽管美国可再生能源增长预计将大幅下降。
然而,尽管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其煤炭产量和排放量却持续上升: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建燃煤电厂装机容量为21吉瓦(GW),预计全年装机容量将超过80吉瓦。这将是中国十年来新增煤电装机容量的最大增幅。尽管中国承诺在2026年至2030年期间逐步减少煤炭使用量,但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可能会使该计划难以实现。
中国的矛盾——在清洁能源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又扩大煤炭使用——反映了确保能源安全与减少排放和气候影响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与俄罗斯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欧盟正在推行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战略。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许多国家面临供应中断和地缘政治动荡,并引发全球能源危机,曾经依赖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纷纷寻找替代品。
2025年6月,欧盟委员会提议出台一项法规,在2027年底前逐步淘汰俄罗斯化石燃料进口,旨在增强能源安全并稳定价格。这项倡议是欧盟可再生能源计划(REPowerEU)的一部分。该计划的重点是增加清洁能源产量、提高能源效率,并实现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多元化,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
可再生能源目前是欧盟的主要电力来源,尽管天然气和石油仍然占欧洲能源供应总量的一半以上。
欧盟的化石能源逐步淘汰计划也面临挑战。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对拟议的逐步淘汰计划表示反对,理由是担心能源负担能力以及需要替代供应源。匈牙利总理维克托·欧尔班表示,匈牙利将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他断言,切断这些供应将是一场经济“灾难”,并将立即导致匈牙利的经济产出减少4%。
因此,减少欧洲对化石燃料依赖的途径包括处理内部分歧并激励长期可持续发展。美国撤出清洁能源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对欧洲有利。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分析显示,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在2025年上半年创下历史新高,欧盟的投资有所增加,而美国的投资则有所下降。
2025年11月,世界各国代表将齐聚巴西,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此次会议标志着国际气候谈判三十周年,也是各国签署旨在限制全球气温上升的《巴黎协定》十周年。
会议在亚马逊雨林城市贝伦举行,这既反映了气候承诺的风险,也反映了气候承诺的矛盾:随着全球变暖,重要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而这个国家一边承诺发挥气候领导作用,一边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并在亚马逊河口的福斯杜亚马逊地区进行石油勘探。
全球气候谈判已进行三十年,承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从未如此明显。世界尚未步入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轨道,而化石燃料的持续存在是主要原因。
预计谈判代表将讨论遏制甲烷排放和支持化石燃料转型的措施。但这些讨论最终能否转化为具体的全球淘汰计划,还有待未来观察。如果没有切实减少化石燃料依赖的可靠计划,年度气候谈判有可能成为地缘政治紧张的另一个焦点。
(作者:悉尼大学净零排放研究所教授兼主任迪安娜·达莱桑德罗
(本文根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转载自《对话》 。阅读原文。)
本文“化石燃料”来源:http://www.wenzhou.co/qihoubianhua/7077.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