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病?

温网疫情最新消息,基孔肯雅热疾病介绍:

疾病概述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该病最早于1952年在非洲坦桑尼亚被发现,名称源自当地语言,意为"弯曲",形容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行走的特征姿态‌。

典型症状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1-7天,伴随寒战、头痛、恶心呕吐‌

‌剧烈关节痛‌:以手腕、脚踝等小关节为主,可导致关节功能丧失,部分患者疼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皮疹‌:发病后2-5天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多见于躯干和四肢‌

疾病特点

‌潜伏期‌:1-12天(通常3-7天)‌

‌病程进展‌:急性症状1-2周消退,但约50%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

‌重症风险‌: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脑炎、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环境防控‌:

每周清理积水容器(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

水生植物每3-5天换水‌

‌个人防护‌:

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

治疗现状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和预防疫苗‌

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退热止痛(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加重出血的药物)

早期就医可显著缓解症状‌

(注:2025年7月佛山疫情均为轻症病例,未报告死亡案例‌1314)

  本文“基孔肯雅热是什么”来源:http://www.wenzhou.co/yiqing/6635.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编辑:温网)